歐洲醫療五百年(全三卷) 人文史地書籍推薦



歐洲醫療五百年(全三卷)



歐洲醫療五百年(全三卷) 評價

網友滿意度:




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書是 歐洲醫療五百年(全三卷)

你我都不斷思索 過去 存在 發生等議題

沒有答案所以我們不斷尋找

歐洲醫療五百年(全三卷) 讓我了解人文史地不同的面向

提升自我價值 也用不同角度看事情

我有分享給周遭的朋友

大家都很滿意

說是很感謝推薦給他們 害我都不好意思了

很開心能在博客來上發現 歐洲醫療五百年(全三卷)

我喜歡博客來是因為他對會員很好

折扣也很多

向我們這種書蟲最適合吃博客來網站為生了哈哈哈

這邊提供一些折價券給大家

從上面折價券連結的以索取~













時光記憶:江石德雕塑集









粹鍊與再造:賴永發木雕專輯












歐洲醫療五百年(全三卷)

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詩人濟慈說:「人人都有病。」

但疾病的意義往往超越生物學層面。

500年來,

醫療的行為、體系與制度,

究竟如何受到權力、商業與國家的影響?


過去,醫學總是和「進步」劃上等號。醫界發展出精密的外科手術,輔以各式高科技儀器;研發新型疫苗,逐一攻剋威脅人類生命的傳染病;十九世紀,歐美的船堅炮利,搭配熱帶醫學,躍升為全球主導力量。

不過,自一九六○年代以來,歷史學界挑戰了這樣的看法。醫學並非以線性的方式向前進展,後來看似造福人群的醫學成就,也並非在一推出時,便獲得各界接受。當展開醫學與人類社會的關係圖時,發現醫學並非拉動歷史的唯一引擎,疾病形態、常民觀念、實作、個人行動、醫療人員、機構、社會、文化與政治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
這波持續四、五十年的研究潮流也帶來人類社會過度「醫療化」的省思,例如:婦女生產過程的醫療介入是理所當然的嗎?精神疾病的版圖持續擴大是否暗示沒有「正常人」了?但是,作者提醒我們,「醫療化」的批判角度簡化了我們和醫學的關係。我們該如何正視醫療對我們的衝擊,持平地評估醫療的貢獻和轉變?

全套書分成三卷([卷一]醫療與常民、[卷二]醫學與分化、[卷三]醫療與國家),以重要的議題為經,以大量的歷史研究成果為緯,試圖在堅實的史料基礎上,將常見的理論、概念與史學潮流檢驗、琢磨與修正。那將促使我們思索「進步」的意義,對「專業權威」進行批判性的思考。豐富我們對於醫學史的認識,也讓讀者意識到醫學的權威並非不證自明,醫學的改革反映了每個時代。

過去五百年來,把身體失衡和社會失序連結起來,向來是疾病的政治、文化與社會表徵的一部分,不論瘟疫或愛滋病都是如此;疾病的意義常超越其生物學層面。權力關係的微妙變化以及商業考量等因素,也都一直影響到醫療。——克爾?瓦丁頓(本書作者)

作者達成了不可能的任務:整理、綜合了近四十年來,對歐洲十六到二十世紀醫療社會史大量、多樣而豐富的研究成果,寫成一本精彩可讀的介紹性著作,讓讀者一方面能對現代西方醫療的歷史有宏觀的理解,另一方面又能掌握醫療社會史研究的發展、議題、爭論、面臨的挑戰與前景。——李尚仁(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)

【各卷提問】

⊙公共衛生何時進入國家的掌握中,它如何從針對飲用水、污水、都市清潔的環境改善,進展成為針對個人,具有排他性質的管制?細菌學在其中扮演如何角色?為什麼當發展出疫苗血清,可以抵禦傳染病時,仍有人反對接踵疫苗?

⊙醫療的目的常是救助人的身體,但是戰爭竟然幫助了醫學的進展,從外部手術、精神症狀「驚彈症」的判定,到引入DDT和盤尼西林,戰爭如何促展了醫學的發展?

⊙精神病學如何從傅柯所謂的「大監禁」的精神病院時代,轉向抗憂鬱藥物的時代?

☉十五世紀歐洲人便知道採取隔離方式因應瘟疫的大流行,為何考量到貿易與經濟因素,隔離的措施便無法徹底落實?

☉當代性別研究者常認為以男性為主的醫師侵入婦女生產過程,拔除助產士的地位,但新的研究告訴我們一幅完全不同的圖像,在這圖像裡,婦女如何主動邀請男性醫師的參與,藉以標榜身分地位?

⊙16、17世紀,解剖學再度復興的契機是什麼?和當時的哲學、神學、宗教改革有什麼關聯?

⊙19世紀,麻醉法和抗菌法開始發展時,為何沒有立即被外科醫生採用?外科醫生何時開始戴上塑膠手套和口罩,成為我們概念中的醫學化身?

⊙人類如何從生、死都在家中進行,發展成前往「醫院」接受醫療?

名人推薦

李尚仁(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)

商品訊息簡述:

  • 原文作者:Keir Waddington
  • 譯者:李尚仁
  • 出版社:左岸文化

    新功能介紹

  • 出版日期:2015/02/05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
歐洲醫療五百年(全三卷)




arrow
arrow

    blairw3678i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